苏同安老师和他的“梦之班”
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而桓台第一中学的苏同安老师却在熟悉的地方让我们领略了教书育人的美景,《中国教育报》曾以“一座精神的高峰”为题对他做过整版重点报道,诠释了他的境界与智慧。
这源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坚守”,对教育本真的“感悟和追求”,对教育责任的“担当和践行”。
34年前,不满20岁的他大学毕业后,来到当时条件非常艰苦的桓台一中任教,将青春之根深扎于此,坚守至今。当他逐步成长为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正高级教师时,各方的诱惑和名利也会涌来,可他却岿然不动,于利不趋,于得不骄,根扎得更深,依然保持内心的平和。他十年如一日的“三项坚守”中的任何一项都会让人感到震撼和敬佩
一是每天陪学生在学生餐厅吃晚饭,这样会很自然地对学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便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帮助。二是不佩戴手机,这不是刻意追求,是他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十年承诺”,十年已过,仍在坚持。三是每天晚上都坚持在学校办公,钻研业务、指导帮助学生、做学生思想工作及心理工作。
他说“要育人、树人,首先要育己、树己,应像百年大树那样,静静地屹立在那,既经得起风雨和岁月变迁,又经得起诱惑和孤寂平淡。”
他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悉心传承、用心研创,不断创出丰硕成果和显著成绩。从他认为不值一提但却水到渠成的教学成绩中略见一斑在高考竞争激烈的人口大省山东的一个小县城中学里,既取得过所带一个班在淄博市进入山东省前200名的18名学生中占了6名,1人获市理科状元,4人进入清华北大的优异成绩;又取得过所带一个班都考入重点大学,有一人成绩位居全省第三的好成绩;在全国数学竞赛中,所辅导的学生既多次获得全市唯一的全国一等奖,二等奖人数又经常占全市获该奖人数一半……但他认为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本真的认识和探索,对教育过程的体悟和反思,成绩的取得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之事。
他追求教育的“本真”,注重教育教学的“过程”,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与做人成才的教育理念,多次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上四个不同类型班的数学课,所带的班被人称为“梦之班”。
所以,他对“教师”内涵的思想认识非常深刻教师的成长不仅体现在教学能力、学术水平等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教育的“本真”“意义”的认识和实践方面。这样,才会更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的责任和成长的方向,逐步成长为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教师。才能引领学生全面成长、充分发展、做人成才。
岁月流转,情怀依旧。苏同安老师说“现在,我仍用生命的烛光照亮学生成长的道路。平凡的我,不一定能在历史的长卷上留下闪光的足迹,但我相信,所培育的学生一定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舞起美丽的浪花。” (来源于齐鲁网)